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主办的学术集刊《中华历史与传统文化论丛》第8辑终于出版面世了,这是学界很多朋友期待日久的事。作为集刊的主要负责人,切身感受到新书出版的喜悦及苦尽甘来的酸爽,颠扑不破的硬道理就是坚持才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必由之路。从十年前闪念而来的想法,随后付诸行动,岁月持续中历经各种捭阖,而今集刊不仅在中国知网拥有较高的下载量以及被引率(截止2024年7月底已下载2万多次,被引80次),还于去年被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审定为入库集刊,今年年初又为国家哲学社科文献中心平台关注并全文收录。今天,终于可以自豪地说,经过艰辛的努力,集刊已完成了从呱呱坠地到青春少年样样红的转变阶段,征途漫漫,愿集刊真的如人期许的那般“精金美玉绣成堆”和“山川人物仰辉光”,集刊作为一个学术平台,始终秉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初衷,愿意为此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中华历史与传统文化论丛》第8辑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全书52.6万字,整体上延续了以往的定位和风格,基本宗旨保持不变,在“第二个结合”指引下传承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书名题签由首都师范大学张金龙教授于2015年赐赠,作为中国古代史研究领域成绩卓著的著名学者,业内皆知其学问深湛,闲暇间又雅好诗词书艺。职此之故,集刊每辑皆邀请张教授新创作一幅书法作品置于封底,以为刊物增辉。另外,每辑封面还会精心挑选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作为重要配置,从神秘中山国的“双翼神兽”到本地非遗“秦皇砚”,从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民族学博物馆的精美陶瓷藏品到献礼东大百年校庆的“自强不息·知行合一”印章,本辑采用的是秦皇岛本地著名剪纸名家齐兵的最新作品《福寿安康》,这些文化元素的融入,使得集刊更加绚烂多彩、逸趣横生。
《中华历史与传统文化论丛》第8辑专门刊载了张金龙教授在北京大学读本科时聆听祝总斌先生课后答疑后所记的一篇笔记,时光荏苒,这虽然是40年前的一个时光片段,其中所提到内容仍具有长久的学术生命力。如今人文学科数字化大行其道,但在言传身教间所传承的人文精神永不过时,薪火相传,这篇文章在深切缅怀祝总斌先生的同时,可以让我们深入思考史学的真谛。
“启予国学”栏目由吉林大学博士生导师杨军教授主持并组稿,杨教授师承名门,对传统文化造诣精深,该组论文专门探讨传统文化中具有深远影响的儒家典籍——《大学》,特别以创造性转化来挖掘传统文化对当下的启示意义,是本辑的亮点之一,而该专栏多赖同事鞠贺博士的四方联系。
“古史专题”一组为集刊保留的重要栏目,如今研究历史特别是中国古代史,其学科的成熟性以及方法的多元性,都是人文学科中颇具深度的方向,唯有实事求是地挖掘好历史的规律,才能进行“第二个结合”的科学实践,当然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也是同样重要的前提,这一点中国近现代的史学从未缺席,著名的“五朵金花”等大问题的探讨表明马克思主义史学甚至是现代人文学科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贡献最大的领域之一。
“民族文化史”一栏具有与“古史专题”相似的情况,只是把其中涉及民族史的内容另辟一栏目,一方面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出集刊的贡献,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助力东北大学民族学学科发展。“近代史专题”“中共党史研究”两个专栏略有突破。
在高校中最为重要的工作之一是教学,这是学校的使命所在,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思政课建设、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等“大思政课”工作方面,多年来从未有过丝毫松懈,第七辑专辟了“教育教学专栏·课程思政教学案例”,本辑调整为“‘大思政课’建设专栏·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今后将继续从教学实践中挖掘优秀教学案例,以体现教学和科研的互动关系。值得一提的是,心理健康教育课一直是分校马院教学方面成绩最为突出的方向之一,目前是省一流本科课程、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团队荣获省普通本科院校优秀教学团队、省课程思政教学团队,课程团队编写出版的课程思政教材《心理健康教育》荣获学校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和市第十一届社会科学成果奖,目前该团队所进行的教改研究,获批教育部2024年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综合改革与精品建设项目。基于以上诸多方面的成果,本辑特邀请教学团队成员各自撰写了一组教学随笔,专辟一栏给予充分展示,以供校内外同行了解相关情况。
对于“秦皇岛地域文化专栏”这一栏目,不经意间已成为集刊的一个特殊贡献,主要体现在全方位挖掘秦皇岛地域历史文化,正如王健兄在《新见近世秦皇岛诗文辑录》一文前言所述,“秦皇岛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历来是文人政客游览登临的佳境。近代以来出现了大量题材多样的诗词文赋,通过系统性的挖掘整理,有助于历史考证和地域旅游文化研究。”本辑共收录62题113首民国时期诗词作品。这些诗词作品在集刊汇聚流布后颇便利于喜爱游历秦皇岛的人士,达成“以文塑旅”的效果。诸友私下闲聊,秦皇岛于近代史牵系殊大,近代以来创作的众多诗词中不乏精品之作,然而这些作品或散见各处,或埋没不为人知,所以王健做了此项工作。“古诗今注与书法”亦皆出自本地学友,诗注工作由本地文化学者王红利兄一力承担,这项诗注工作就是摭拾秦皇岛古诗并为之做注,以便于今人阅读。所选诗词作品都附有书法展示,各位日新书苑的书法家都是主编者多年挚友,颇相投契,作品或行草流畅,或篆隶肃然,或瘦金挺拔,各具面目,各有千秋,集刊愿为弘扬书法艺术略尽绵薄之力。
近年在秦皇岛文史研究领域崭露头角的陈厉辞学友,则以新发现的长城碑刻为主线,辅以史籍方志,笔耕不辍中先后贡献五篇长城学专题论文。通过以上三个维度所呈现出的秦皇岛地域文化研究成果已累积多年,庶几可形成三种颇有文化意义的特色著作,俟异日出版,始知今日语之不妄。
最后的书评也是保留节目,根据实况或增以学术动态等等,主要为展示学界部分重要信息,或评论学术著作,或提供学术会议信息等。
创办一本集刊需要投入相当的人力、财力,更需要久久为功的定力,从文科角度而言,如今学界久负盛名的《唐史论丛》等诸多CSSCI来源集刊,莫不以十年以上甚或更多年限的兢兢业业方得今日学界之仰止,鄙意以为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以情怀助力,以助推学科发展等为使命。7月29日,《中华历史与传统文化论丛》第8辑已在中国知网上线,其他平台也将在近日陆续推出,一个美好的亮相,预示着下一辑的编辑也提上了日程。路漫漫其修远兮,能不勉之!